濟南園林規劃設計中的亭子
亭子的營造原則 (1)、了解地域自然風貌、文化背景的差異 一般而言,由于北方的地勢平坦遼闊,因而與之相配的園林景觀亭子也應有較大的體量,這種較大的體量,常常可體現北方地貌的遼闊、端莊、雍容;相對而言,南方的地貌崇山秀水,因而亭子的體量相對小巧、俊秀.就造型來說,北方的亭子因體量較大,亭子的屋頂屋面坡度較緩,整個屋脊曲線較為平緩;而南方的亭子因雨季較長,屋頂屋面坡度較大,屋脊的曲線也顯得更彎曲,屋角常高高翹起,亭柱沒有北方亭子那樣粗大,顯得較細巧.另外,南北亭子在裝飾色彩上也有差別,北方亭子的裝飾色彩常常追求華麗、濃艷,色彩對比強烈,屋頂常用琉璃瓦,加上裝飾的彩畫更顯富麗堂皇,而南方的亭子色調顯得素雅,裝飾古樸、精巧,屋面一般配青瓦,也不施彩畫"’.隨著時代推移,現代園林景觀建筑中亭子的風格發生了更多的變化,這種變化體現了現代設計理念,即造型結構簡潔流暢,色調素潔明快.亭子的風格不同,帶給人們的審美價值顯然不同. (2)、合理安排亭子的位置 建亭地位,要從兩方面考慮,一是由內向外好看,二是由外向內也好看.園亭要更多地考慮將其設置在園林的關鍵交接點,要建在風景好的地方,使入內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賞留得住人,同時更要考慮建亭后成為一處園林美景,園亭在這里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.《園冶》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:"花間隱榭,水際安亭,斯園林而得致者.惟榭只隱花間,亭胡拘水際,通泉竹里,按景山顛,或翠筠茂密之阿;蒼松蟠郁之麓;或借濠濮之上,入想觀魚;倘支滄浪之中,非歌濯足.亭安有式,基立無憑.如蘇州網師園中的月到風來亭.它便是從射鴨廊進到園內隔池之后的中心.而在拙政園中,在四周水面的環繞下,兩座曲橋相接之處有一座荷風四面亭,更是形象自然而貼切.又如杭州西湖中的三潭印月,它的北面是西湖的湖心亭,往湖岸之北有孤山作為依托,于是亭子四面臨水,花草相映,山水相連,再加上飛檐翹角,金碧琉璃,這種絕佳的選址,不是~般的畫家筆下所能描繪的,而湖心亭上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聯佳作,更增添無限美景.如果有人從小瀛洲登岸,又可看到一座精巧別致的三角亭,它和古建筑先賢祠相對而生,又與百壽亭遙相呼應,共同形成了與三潭印月水面空間隔斷的一道屏障,景觀層次分明,人們在亭中居高遠眺,可非常愜意地縱覽西湖絕色美景.滿湖荷花盡顯水上仙子的嬌容美貌.綠樹叢中我心相印亭更為游客增添不少情趣.園林景觀中亭子位置的選擇有許多合適的關鍵點,正如明代著名園藝設計大家計成在《園冶》中所說:亭胡拘水際,通泉竹里,按景山顛,或舉筠茂密之阿,蒼松蟠郁之麓”,不管何處都應使其和周圍的園林景觀相協調,一切以體現園林空間的藝術效果為最高原則. [編輯:締造者設計] [返回頂部] |